资料图片
原标题:造车新势力,能否助中国弯道超车
本报记者 李司坤 张鸿陪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丁雨晴
编者的话:新能源汽车投资热一度在国内催生出400多家电动车企、上百个新品牌,在少数“造车新势力”企业以“TOP4”形式脱颖而出后,又有“年轻野心家”高调进入这个特殊的行业。3月底4月初,中国“造车新势力”大戏不断:3月30日,跨界造车的小米宣布“首期投资100亿元、未来10年投资额达100亿美元”;4月7日,蔚来第10万台量产车在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量产下线;4月8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小鹏汽车正式签署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投资协议……回首中国“造车新势力”这些年的发展,从最初被西方媒体看成是“笑料”,到四五年前还被一些国内媒体贴上“PPT造车”的标签,再到现在的大浪淘沙,不仅反映了这些新兴企业的兴衰浮沉,在很大程度上,也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息息相关。《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的观点认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不是打造“中国版特斯拉”,它们还要保持对汽车产业的敬畏,因为这将关系到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优胜劣汰:400多家和“TOP4”
“造车新势力”这样的表述,最早从2014年开始出现在国内媒体上。《环球时报》记者经过梳理,大致给“造车新势力”画了一个像:作为汽车领域新生力量,“新势力”创始人团队有着相似背景,大多与传统造车毫无关联,而是来自互联网或出行领域。他们受特斯拉电动车的影响和激励,希望打造出“中国版特斯拉”,并试图在壁垒很高的造车领域撬开一道门缝。“造车新势力”一路走来确实不易,诞生之初一度被舆论戏称为“PPT造车”,等到部分企业推出样车后又要面对“量产交付”和“产品可靠性”的双重考验。这之后,资金困局成为“造车新势力”面对的一大难题。
英国广播公司去年曾报道称,“过去3年来,中国电动车企数量增加两倍,全国注册400多家”。但和很多行业一样,中国“造车新势力”也经历了从“鱼龙混杂”到优胜劣汰的过程。“十三五”初期,国内的“造车新势力”纷纷“跑马圈地”,在2016年至2017年间,就有包括前途、蔚来、理想、乐视、爱驰亿维、威马、拜腾、游侠、小鹏、国机智骏等在内的“新势力”品牌开始规划或破土动工。2018年4月,《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北京车展时发现,蔚来、拜腾、威马、前途、云度等“造车新势力”都在极力展示它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活力。美国彭博社当时惊呼:“中国的汽车革命正走向全球。”3年之后,“造车新势力”中的一些成员“掉队”,如拜腾——这家在2018年车展上还以长度达1.25米的史上最大车载中控台显示屏著称的人气选手,在消耗巨额投资后不得不于去年7月宣布正式暂停国内业务。也有一些成员在继续前行。从2018年5月27日首台ES8量产车下线算起,蔚来仅用1046天完成平均售价42.8万元的智能电动车从1到10万台的跨越,和用户一起创造了行业新速度。
业内人士认为,2020年正是中国“造车新势力”发展路上的一个分水岭:新的格局在大洗牌中形成,迟迟无法量产的玩家逐渐被资本抛弃,走向破产,而成功量产、受到市场认可并在股票市场上市的“造车新势力”则受到资本的继续追捧。2020年下半年,“造车新势力”中出现“TOP4”的说法,即蔚来、小鹏、理想、威马,“造车新势力”上半场量产之争可谓基本尘埃落定。这几家企业能推出一两款被市场认可的产品,同时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有的重在用户服务体验,有的强调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发现,“TOP4”背后都有资本支持,如分别接受腾讯、阿里、美团、百度的投资。
一些“造车新势力”还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4月8日,“小鹏汽车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投资协议”签署后,有媒体报道说,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系湖北籍企业家,“能回家乡投资很开心,布局武汉也是看重湖北营商环境的优化、科教资源优势和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基础”。去年4月,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项目协议正式签署并获得战略投资者的巨额投资后,也有国内媒体议论说,“此次合肥政府与蔚来达成合作,是一个能达成双赢的握手,特别是安徽,对于汽车产业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位居中国地方政府前列……”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更是给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新的动力。为进一步扶持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及电动汽车产业,2020年金秋时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开篇就重点强调,“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文章来源:《环球首映》 网址: http://www.hqsyzz.cn/zonghexinwen/2021/0413/747.html
上一篇: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全部完成通气
下一篇: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全部完成通气,已进入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