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环球深观察丨谁在搞“胁迫外交”?看看美国几

来源:环球首映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转自【环球资讯】; 对于死抱着霸权思维不放的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似乎是场永远相伴相随的“副戏”。 比如,美国最近频频拉扰少数盟友抹黑中国搞“胁迫外交”,却

本文转自【环球资讯】;

对于死抱着霸权思维不放的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似乎是场永远相伴相随的“副戏”。

比如,美国最近频频拉扰少数盟友抹黑中国搞“胁迫外交”,却不料自家的“胁迫外交”黑历史反而被抖了个尽净。

△20世纪初,时任美国总统老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奉行“大棒政策”,对加勒比地区各国横加干涉。(漫画:William Allen Rogers)

说到“胁迫外交”,美国不仅对“后院”的拉美国家大搞特搞,对其他国家也没闲着,只是多数以失败告终。

拿最近的伊朗例子来说,美国本想靠“胁迫外交”逼伊朗就范,然而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极限施压”三年来的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仅没能压服伊朗,反而招致国际社会群起攻之,最终让美国自己不得不重回谈判桌。

随着拜登政府“重新确定战略优先方向”,被美国视为“潜在战略对手”的俄罗斯和中国也成了美国“胁迫外交”的终极目标。为达此目的,美国甚至对自己的欧洲盟友也毫不手软。

胁迫盟友“迂回”打压“战略对手”

首先,是白宫在“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问题上的“萧规曹随”。

俄罗斯与德国等国家合作建设的“北溪-2”项目工程从2011年开工至今已历经十年时间,2019年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强势干预使之再生波折。拜登政府上台后虽扭转了若干前朝政策,但在打压俄罗斯问题上却没有丝毫政策转向。

△位于德国的“北溪-2”管道

继3月访问布鲁塞尔时要求终止“北溪-2”项目并警告德国“可能对相关公司实施新的制裁”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近日的伦敦七国集团(G7)外长会上又故伎重演,试图说服德国外长马斯改弦更张。

但面对美国的制裁“胁迫”,德国并不买账。

△挪威《上游报》:美德两国未能解决在“北溪-2”项目上的分歧。德国反对美国的干涉,重申“北溪-2”是一个以商业为导向的项目。

智库组织“欧洲领导力网络”(ELN)发文指出,一些欧盟国家与俄罗斯虽有矛盾,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会支持美国对俄罗斯实施更多制裁。美国对俄长达七年的制裁收效甚微,许多欧洲国家都在积极探索与莫斯科恢复关系的方法。

△“欧洲领导力网络”网站截图

同样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这两种“胁迫外交”的标准操作,美国也用到了中国身上。作为上届特朗普政府拉帮结派对华大搞“脱钩”政策的延续,本届美国政府仍在全球执迷不悟地图谋“封杀”中国企业。

据丹麦《政治报》(Politiken)披露,美国驻丹使馆近期曾要求该报说明是否使用了中国相关科技企业的电子设备,并威胁“如果拒绝提供有关信息或使用这些企业设备”,美使馆或将终止订阅该报。报道还说,美使馆也向丹麦其他相关机构提出了类似要求,并宣称这是美国“在全球范围的统一行动”。

不过,面对美方这一无理要求,丹麦《政治报》断然加以拒绝:“我们做不到,我们也不想这样做。”

△丹麦《政治报》(Politiken)报道截图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胁迫外交”这顶帽子,没有国家比美国更适合戴。丹麦《政治报》被胁迫事件就是美国奉行“胁迫外交”的生动案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

胁迫外交的“战绩”败多胜少?

实际上,“胁迫外交”(Coercive Diplomacy)概念的发明者和实践鼻祖正是美国自己。

早在半个世纪前的197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亚历山大·乔治就首次提出“胁迫外交”概念,用来概括当时美国对老挝、古巴、越南的政策。按美方的解释,“胁迫外交”主要是利用军事和非军事威胁来影响对手的行为。

△美国防务新闻和评论网站(realcleardefense)报道截图

几十年来,美国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诠释了什么是“胁迫外交”,那就是通过武力威胁、政治孤立、经济制裁、技术封锁等方式,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

就连美国政府对于“胁迫外交”一词也不讳言,比如将1994年迫使海地军政府下台誉为“美国胁迫外交的范例”;此外,美政府还在2003年把大约303亿美元的军费用途明确列为“开展胁迫外交”。

文章来源:《环球首映》 网址: http://www.hqsyzz.cn/zonghexinwen/2021/0514/932.html

上一篇:环球市场:美国能源管道全线恢复运营 迪士尼
下一篇:环球音乐日赚百万美元的背后:流媒体、短视频

环球首映投稿 | 环球首映编辑部| 环球首映版面费 | 环球首映论文发表 | 环球首映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球首映》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